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春季养生“按钮”,你按对了吗?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5-02-11
字号: + - 14

  春季养生,古来有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为适应春季气候变化,我们应该早睡早起,保持适当的户外运动,注意保暖。饮食方面要选用具有辛、甘、微温性质食品,这些食物有助于发散体内寒气,提升阳气。减少酸性食物以免肝火旺盛损伤脾胃。

  除了以上几点,春季养生还可通过按摩以下穴位来实现:

1.太冲穴

  位置:位于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简单取穴可以先找到脚背上大脚趾和二脚趾中间的缝,然后顺着缝往上推,推到感觉有骨头挡着推不动了,这个地方就是太冲穴的所在位置。

  功效:属足厥阴肝经,有疏肝理气、平肝息风等作用,可帮助调节情绪,缓解肝郁气滞等问题,适合春季养肝。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压,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2-3次。

2.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简单取穴可以以外膝眼为起点向下量三寸,用手来进行比量,就是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在一起,四个指头的宽度就是三寸。

  功效: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有调理脾胃、扶正培元等功效,春季按摩可增强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压,每次5-10分钟,以穴位有温热感为度,每天2-3次。

3.风池穴

  位置: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简单取穴可以正坐或俯卧位,头微前倾,在项部后发际上1寸,两条大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的凹陷处即为风池穴。也可以先找到耳后高骨(乳突),从乳突向后下方摸,可以摸到一个明显的凹陷,且按压时会有酸、胀、痛等感觉,这个位置就是风池穴。

  功效:属足少阳胆经,有疏风解表、清头明目等作用,可帮助抵御春季风邪入侵,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按摩方法:双手拇指放在风池穴上,其余四指抱头,拇指用力按揉,每次2-3分钟,每天3-4次。

4.合谷穴

  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单取穴可以自然并拢拇指和食指使肌肉隆起,在肌肉最高点处就是合谷穴。

  功效:为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等功效,可增强人体抵御外邪的能力,预防春季感冒等疾病。

  按摩方法:用对侧拇指指腹按压,一压一松,力度以能耐受为度,每次3-5分钟,每天2-3次。

5.三阴交穴

  位置: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简单取穴可以把自己的手横着放,四指并拢,以小指的下缘为基准,在内踝尖上量出四指宽的距离,在胫骨内侧缘后方这个位置就是三阴交。

  功效: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等作用,可调节人体气血,适合春季养生保健。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5-8分钟,以穴位有酸胀感向周围扩散为宜,每天2-3次。

  春回大地,阳气渐升,春季养生的关键在于顺应自然。新一年的春天已经到来,愿大家能将养生融入日常,收获一整年的健康顺遂。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