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无情,医护有爱——向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
进入12月中旬,天气变化不定,随着流感发病人数的增多,生态城医院急诊也更加忙碌起来。面对每天上百位就诊的病人,医生们加班加点披星戴月地工作着,他们顾不上吃饭、来不及喝水,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压缩了,睡眠不足成为每个人的通病,他们每日每夜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丝毫懈怠,每分每秒都让自己打起十二分精神来面对每一位就医的患者。然而,疾病不会因为他们是医生而对他们视而不见,也不会因为2019年新年的到来而留下一片温情。
2019年元旦那天,急诊诊室里挤满了人,里三层外三层地把医生围的严严实实,走廊的候诊大厅里还有二十几位病人焦急地等待着。现在是一年里最冷的三九天,诊室里的医生们却忙的汗流浃背,他们顾不上擦汗,面对一些不满的声音,他们一边耐心地安慰大家按秩序等待,一边仔细地为每个病人询问病情、认真查体,同时指尖不停地在键盘上飞舞记录着每位患者的情况。
凌晨3点多,诊室渐渐安静了下来,忙碌了一整天的李悦医生整理好桌子上的病历本,刚想站起来才发现腿已经肿胀的动弹不得了,他缓缓地活动了一下,提着疲倦的双腿推开了休息室的门。要不是听到肚子咕噜噜地响了几声,他早就忘记了自己没顾得上吃晚饭。桌子上的晚餐已经没有一点儿热气,水杯里的水已经凉透了,经验告诉他必须要休息一下,补充精力以便迎接下一个病人。但是多年的行医习惯已经让他养成了“灵敏”的听力,即便是睡觉他也会让“一只耳朵继续工作”。
病人的呼叫就是医生行动的号角,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后,李医生意识到有病人来了,他一起身,正准备伸手去拿听诊器,只觉得心一慌、胸口一阵难忍的憋闷,就一下栽倒在地,什么都不知道了。当他缓缓地睁开眼睛时却不知过了多久,只发现自己倒在地上,旁边地护士不停地呼叫着他的名字。他想起还有病人在等待就诊,便从地上爬起来,顾不上疼痛,来不及检查一下自己的身体,就再次返回诊室开始了新一轮的工作,这一干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接班医生到来时他才发现自己头部和胳膊的血已经凝固了,伤口都没来得及处理呢!
猝倒是一种常见的急危重症,绝大部分是由于心脏停搏。在我国,每年有多达54万人因心源性猝死身亡。在这些人中,多数是中青年人。他们看起来身体壮硕,却瞬间倒地不省人事。2017年1月9日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一名麻醉科医生,在值班过程中猝死;2月10日河北省某县医院的一名39岁的医生连续24小时上班后“发生猝死”;3月21日江阴某医院麻醉25岁医生邓某猝死家中;4月16日南宁市中医院吴医生猝死在医院停车场,不到30岁;2018年5月28日清晨安徽蚌埠市某卫生院的吕前进医生,突发心肌梗塞猝死,年仅38岁。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群群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就这么离开了爱他们的家人和孩子,离开了他们热爱的岗位,连一句道别都没来得及说。
当李医生倒下的瞬间,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能否醒来。然而当他醒来后,他关注的不是自己而是患者的的安危。作为一名医生,他在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同时总是冲在诊疗的第一线,刚刚进修归来的他,没有做任何的休息,就投入到医院急诊紧张而忙碌的诊疗工作中。他积极参与医院、科室活动,积极向党组织靠近。现在已经是一名预备党员的他,定期向支部递交思想汇报。他敢于担当勇于奉献,一贯乐于助人,待人热情,对待工作更是一丝不苟。他善于钻研,基本功扎实,对疾病的认识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步入医学院校的那天起,他就把为患者解除病痛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如今,他更是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在流感肆虐的当下,和李医生一样连续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内科医生们,夜以继日,以自己朴素的方式诠释着一位医者的执着信念,践行着自己的理想誓言。每天面对如此多的发热患者,医生们的身体也不堪重负,一个个相继出现发热症状。戚迎冬、涂宁医生自己在发烧,却仍然带病坚持工作;李素芬、吴镯医生即使在孩子生病期间也加班加点地工作;处于哺乳期的刘利利医生,自己和孩子都在发高烧,她主动放弃喂奶时间,一刻不停地坚持出门诊;于欣、刘广斌医生下了夜班仍在门诊和急诊加班到晚上十点。面对凶猛的流感疫情,面对大量的患者,生态城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地守护着大家的健康。然而他们也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他们也是孩子眼中的父母,是一个个家庭的顶梁柱。我们在庆幸李医生能够再次站起来的同时,也庆幸我们有理解我们的家人、同事和领导。还记得SARS吗?还记得H1N1吗?还记得埃博拉吗?医生永远是那个与患者最接近的人,只因为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目的一致的盟军,是敢于担当的一群人。其实真的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病魔肆虐,医护有情,大爱无疆!
责任人编辑:丛嘉希
- 标签:
- 内科
下一篇: 流感下的那份团结与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