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科普

【科普知识】| 珍爱生命 远离艾滋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2-07-20
字号: + - 14

微信图片_20221031172913.jpg

  艾滋病的危害认识

  1.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重大传染病,目前既不可治愈,也没有疫苗。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病毒,HIV)而引起的,以人体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进行性免疫功能缺陷,疾病后期可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综合性疾患。传染源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急性期表现为发热、咽痛、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痛等症状。若不及早发现并规范治疗,绝大多数感染者经过潜伏期都会发病,发病后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体重减轻、神经精神症状,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多因各种感染和肿瘤致命,发病后病死率很高。目前我国艾滋病年报告死亡人数居传染病首位。

  迄今,尚无可以根治艾滋病的药物,也缺乏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的疫苗。一旦感染艾滋病,需要终身规律服药,会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健康损害,对学习、就业和家庭等方面带来较大影响。

  艾滋病有三种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人们对艾滋病普遍易感,可通过接触带有病毒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而传染。

  2.不能通过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只有通过检测才能判断。

  艾滋病病毒感染阶段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急性期和无症状期的感染者没有特殊的体征和症状,不能从外表判断是否感染了艾滋病,只能通过检测出体内病毒的核酸、抗原或者抗体来判断。急性期和无症状期的感染者虽然外表看不出来,但具有传染性。

  感染者经过有效抗病毒治疗,可使体内病毒持续保持在检测不出的水平,外表也与普通人无异。因此,不能仅从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的预防知识

  1.学习掌握性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2.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

  3.使用毒品会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4.性病可增加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必须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诊治。

  5.使用消毒不严格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工具纹眉、打耳洞、拔牙等也有造成艾滋病传播的可能。

  6.日常学习和生活接触不会传播艾滋病。

  7.发生易感染艾滋病危险行为后,必要时可采取药物阻断,减少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风险。

微信图片_20221031172915.jpg

  艾滋病的检测与治疗

  1.发生高危行为后,应该主动进行艾滋病检测与咨询,早发现、早诊断。

  发生高危行为后,应尽早主动到疾控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寻求艾滋病咨询和检测,也可以使用药监局批准的自我检测试剂进行筛查检测。筛查检测结果呈阳性不能确定是否感染,还应尽快进行确诊检测,以便尽早治疗。

  进行艾滋病检测时应避开检测窗口期(指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血液中检测到病毒核酸、抗原或抗体的时期),不同个体的检测窗口期长短存在差异。一般情况下,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窗口期约为3周,病毒抗原和抗体联合检测的窗口期约为2周,病毒核酸检测的窗口期约为1周。

  2.疾控中心、医院等机构均能提供保密的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

  各地疾控中心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提供免费艾滋病咨询和检测服务。各地县级以上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及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也提供检测服务。个人还可以购买自我检测试剂进行检测,如果检测阳性,要及时到医疗机构、疾控中心确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3.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应及早接受抗病毒治疗。

  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体内病毒复制就已经开始,会逐渐损害全身多个器官,及早治疗能够抑制病毒复制,恢复免疫功能,保持较好的身体状况。

  及早的抗病毒治疗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使病毒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研究表明检测不到就等于不传播,可以有效预防病毒传播给配偶和性伴。

微信图片_20221031172917.jpg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