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科普】华法林的用药常识,您了解多少?
从灭鼠药到抗凝药的华丽蜕变
1924年Schofield首次报道使用腐烂变质的香草苜蓿饲料的牛发生出血性疾病。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鼠患严重,亟需有效的灭鼠手段。1945年,因“胸膜炎”住院休养的Karl Link想到了采用双香豆素的衍生物作为灭鼠药的主意。经过3年的改进,终于在1948年合成了符合要求的新型老鼠药—华法林。由于这项艰苦的研究工作是在威斯康辛大学校友基金会(WARF)的资助下完成的,所以将这种香豆素衍生物命名为Warfarin。
1951年,一个美国大兵试图通过服用华法林自杀,然而接受维生素K的治疗后他竟然完全康复了,这一意外事件引起研究者们对华法林用于人体抗凝作用的极大兴趣。经过三年临床试验,1954年,FDA正式批准华法林可以作为药物应用于人类。1955年,二战英雄、五星上将、时任美国总统的艾森豪威尔在打高尔夫球后出现心肌梗死,随后因接受了华法林治疗并取得疗效,让人民群众对华法林逐渐接受。
新旧抗凝药物之间的battle
在过去,华法林一直是口服抗凝药的代表,广泛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房颤、脑卒中再发、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等多种疾病。华法林是香豆素类抗凝剂的一种,在体内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可以抑制维生素K参与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随着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出现,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和方便的治疗,华法林的“霸主”地位逐渐受到挑战。
相比于新型抗凝药物,华法林的缺点在于治疗窗窄,起效慢,与多种药物食物有相互作用,需定期检测INR等。那么华法林存在众多缺点,为什么没有被新型抗凝药替换掉呢?
1、从适应症上看,对于部分房颤和栓塞等疾病均可选用新型抗凝药,但碰到中度以上二尖瓣狭窄房颤、机械瓣置换等仍推荐华法林;
2、华法林有明确的拮抗剂,出血时可用维生素K进行拮抗治疗,而新型抗凝药物虽也有如依达赛珠单抗上市,但价格较高;
3、经济因素,华法林价格较新型抗凝药低。
华法林有软肋,剂量调整是难点
华法林由于其治疗窗窄,个体差异大,剂量调整尤为困难。影响华法林剂量的因素很多,包括年龄、体重、种族、遗传因素等。中国人华法林的初始计量建议为1-3mg,根据不同情况如高龄,初始计量可适当降低。目标INR依病情而定,一般为2.0-3.0。若需要快速抗凝,需与肝素重叠5天以上。监测频次对于住院患者口服华法林2-3天后开始每日或隔日监测INR,此后根据稳定性数天或每周监测一次,出院后可四周监测一次。门诊患者剂量稳定前应数天至每周监测一次,稳定后四周监测一次。稳定者最长可3个月监测一次。具体剂量调整方案需根据临床医师评估实际情况进行实施。
目前临床已有研究通过测定华法林相关的代谢酶CYP2C9及靶酶VKORC1的基因型进行初始剂量的制定,从而降低并发症,提高华法林的有效率,也为今后华法林的科学使用打好基础。
华法林不一般
科学使用“药”注意!
1、患者需了解华法林使用目的,为什么要用华法林;
2、每天服用一次,在下午或晚上同一时间服用,饭前饭后均可;
3、定期检测INR,应按医师所说剂量及检测频次进行使用;
4、饮食相对稳定,口服华法林治疗时,应尽量保持饮食结构的平衡;
5、疾病、使用药物或更换厂家均可能对华法林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所以发生疾病或同时使用其他药物均需告知医生;
6、预备妊娠及手术等情况均需及时告知医师目前使用华法林,医师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及干预;
7、注意出血(如鼻出血、皮肤紫斑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现后请及时就医。
华法林虽实现了用途的转变
但科学用药仍是关键
这些干货请务必仔细阅读哦!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