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新闻 >>院内信息 >> 正文

医院新闻

药学科普 | 避开使用雷区,保障安全用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24-04-10
字号: + - 14

  众所周知,抗菌药物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占着半壁江山。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其滥用的情况也越发多见,导致细菌耐药的情况也越发严重。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已经成为了全球关注的重点。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抗菌药物的正确用药并不了解,甚至存在很大误解,造成不良后果,那么有哪些常见的用药误区需要避免呢?

  误区一:嗓子痛、肚子痛,抗菌药物来使用

  很多人把抗菌药物当做治疗发热、腹痛、咽痛等症状的万能神药,在家自行使用抗菌药物。我们需要明确认知:抗菌药物不是“消炎药”。消炎药其实是针对炎症的药物,主要可以缓解红肿热痛等问题,而抗菌药物是指对细菌有杀灭或抑制作用的药物,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并不是所有炎症都是细菌感染所致。对于上感,如扁桃体炎或感染性腹泻等情况,很多时候是病毒性感染,不应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病毒感染,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不能治疗,反而可能破坏体内菌群平衡,诱导耐药,所以患者出现感染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找明原因,避免滥用抗菌药物。

  误区二:一片不够,两片来凑

  有的患者听说某些药物第一次服用需要加量,就自行类推。为了快点好,或者因病情重,在使用其他药物时直接加倍使用,这种情况往往并不少见。部分抗菌药物为了快速达到有效浓度,需要首剂加倍,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药物。其实不仅仅是抗菌药物,任何药物都不可自行随意增加剂量。抗菌药物自行增量,不仅可能会导致药物过量蓄积,不良反应增加,甚至中毒。

  无独有偶,也有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自行减量使用。抗菌药物自行减量,达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仅无法治疗疾病,甚至因低浓度的治疗,造成细菌耐药的产生。

  误区三:升级、升级、再升级

  用了一次抗菌药物,患者仍有发热等症状,便认为药物级别不够高,要求立即更换抗菌药物。这种认知也是明显的错误。抗菌药物的起效也需要时间,有时用药时间过短,不能很好的评估药物的疗效。每种抗菌药物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其优劣性,需要结合感染情况、患者情况、药物自身特点等,综合考虑选用抗菌药物,而非盲目选用级别高的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选用应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等。

  需要注意:抗菌药物并不是级别越高越有效,并不是价格越高越有效,到位而不越位,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误区四:别人用,我也用

  很多患者人云亦云,认为别人服用某药有效,自己服用肯定有效。其实很多时候不同疾病可能表现出相似的临床症状,但治疗方案却完全不同。感染性疾病种类较多,不同病原菌的治疗药物选择及方案各有不同。因个体差异、疾病情况可能并不相同,盲目参照他人用药不仅可能延误诊疗,严重还会造成身体损害。建议不要盲目效仿他人用药方案,也不要出于“好心”推荐他人用药。

  误区五:真假“过敏史”

  皮试阳性等同于过敏史吗?其实皮试阳性与对该药物过敏并不能完全等同。因皮试本身存在假阳性的情况,且皮试结果解读也受操作人员水平影响。若将患者的皮试阳性直接等同于过敏史,可能会造成患者失去使用该类药物的机会。因此,在就医过程中,患者应准确回答既往是皮试阳性还是发生了过敏,并详细告知过敏时间及症状。

  误区六:好了就停,见好就收

  很多患者知道过度用药并不好,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后立即停药,这种想法并不可取。因不同感染性疾病根据感染致病菌、感染部位、治疗效果等,其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有所不同。若仅凭借个人意愿,随意停药,导致抗感染治疗疗程不足,也会造成病情的反复,不利于彻底治愈。

  误区七:大同小异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大人。儿童各器官发育还不够完全,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成人不同,不可随意将成人用药减量给儿童使用。很多抗菌药物,成人可用,但儿童则为禁用或慎用。如喹诺酮类药物,不用于18岁以下;四环素类,不用于8岁以下等。儿童用药需谨慎,要严格指征、正确选择、正确使用。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认识不足,滥用抗菌药物,是目前急需纠正的现象。公众使用抗菌药物时,要遵医嘱,坚持四不原则:不随意购买,不主动要求,不任意服用,不随便停药。

  • 标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