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 中医视角下的咳嗽
现代医学中,咳嗽通常被视为一种症状,而非疾病本身,其治疗往往侧重于缓解症状和消除病因。而在中医理论中,咳嗽被视为一种独立的病证,其治疗原则和方法与现代医学有着显著不同。
咳嗽的急慢性之分
咳嗽根据其病程的长短,可以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
1.急性咳嗽
急性咳嗽多由感冒、急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引起。中医理论中,急性咳嗽多属于外感咳嗽的范畴。外感咳嗽主要由外邪侵袭所致,如风寒、风热等。
2.慢性咳嗽
慢性咳嗽多属于内伤咳嗽的范畴。内伤咳嗽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痰湿、痰热等。
中医辨证施治咳嗽
1.外感咳嗽的辨证施治
根据外邪的不同,中医将外感咳嗽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风燥咳嗽三种类型。
风寒咳嗽:多因感受风寒之邪所致。
主要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等症状。
治疗以疏散风寒、宣肺止咳为主。常用中成药有荆防颗粒、苏黄止咳胶囊等。
风热咳嗽:多因感受风热之邪所致。
主要表现为咳嗽频繁、气粗、咳声嘶哑、咽喉干燥疼痛等症状。
治疗以疏散风热、宣肺止咳为主。常用中成药有肺力咳合剂、蒲地蓝口服液等。
风燥咳嗽:多因感受风燥之邪所致。
主要表现为干咳、呛咳、咽痒咽干等症状。
治疗以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为主。常用中成药有桑杏汤等。可用桑叶、杏仁、贝母、梨片代茶饮。
2.内伤咳嗽的辨证施治
中医将内伤咳嗽分为痰湿咳嗽、痰热咳嗽、阴虚咳嗽和肝火犯肺咳嗽四种类型。
痰湿咳嗽:多因脾胃功能失调、痰湿内生所致。
主要表现为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粘稠色白等症状。
治疗以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为主。常用中成药有二陈丸、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等。
痰热咳嗽:多因热邪煎熬津液成痰所致。
主要表现为咳嗽气息粗促、痰多粘稠色黄等症状。
治疗以清热泻火、化痰止咳为主。常用中成药有复方鲜竹沥液、痰热清胶囊等。
阴虚咳嗽:多因肺阴亏虚、虚火内生所致。
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口燥咽干等症状。
治疗以养阴润肺、降火止咳为主。常用方剂如沙参麦冬汤。可用沙参、麦冬、玉竹等代茶饮。
肝火犯肺咳嗽: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化火犯肺所致。
主要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等症状。
治疗以清肺泻肝、顺气降火为主。常用方剂如黛蛤散合黄芩泻白散,由青黛、蛤壳、黄芩等组成。
通过对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细分以及针对不同证型的方剂选择,中医能够实现个体化治疗并提高治疗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医咳嗽治疗将继续发挥其在个体化治疗和调节脏腑功能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新方法和技术。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