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科普 | 别再“一发炎”就吃消炎药了
头疼脑热、喉咙痛时
很多人会找“消炎药”吃
但您常说的“消炎药”
可能根本不对症!
炎症是什么?
炎症是身体受到刺激(如细菌、病毒、外伤、内部疾病)后,免疫系统的防御反应,核心表现是“红、肿、热、痛”。它本是保护机制(如杀菌、修复),但失控(如慢性炎症)会损伤身体,需服用药物进行干预。
关键误区:抗生素≠消炎药!
抗生素 (如阿莫西林、头孢):专门对付细菌感染(如肺炎、尿路感染),对病毒(如感冒、流感)、无菌性炎症(如擦伤、类风湿)无效。
消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直接减轻“红、肿、热、痛”等炎症症状,不管炎症是细菌、病毒还是外伤引起的,都能缓解症状。
例子:细菌性扁桃体炎:抗生素(杀菌治本)+消炎药(缓解肿痛治标);病毒性扁桃体炎:只能靠消炎药缓解症状,抗生素无效。
常见消炎药怎么选?
1、非甾体抗炎药(最常用):
· 布洛芬:退烧、止痛效果强,对胃刺激较小,适合头痛、肌肉痛、痛经。儿童可用(按体重算剂量)。
·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退烧效果好,止痛稍弱,对胃几乎无刺激。过量伤肝!每日最大剂量≤4克(约8片500mg)。
· 阿司匹林:消炎止痛+抗血栓,但对胃刺激大,儿童慎用(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
2、甾体类消炎药(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
消炎作用强,属于“猛药”,用于严重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哮喘急性发作)。它们不能乱用!长期服用有副作用(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必须严格遵医嘱。
避坑指南:常见用药误区
❌ 消炎药治感冒?
感冒多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非甾体药只缓解症状(如发烧、头痛),不能缩短病程。多喝水、休息是关键。
❌ 发炎就用抗生素?
皮肤擦伤、慢性咽炎等常是无菌性炎症,用抗生素无效且增加耐药风险。
❌ 多种消炎药混吃好得快?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增加胃出血、肝损伤风险,联用需听取医生判断。
❌ 症状消失就停药?
·抗生素:必须吃够疗程(如肺炎7-14天),中途停药易致细菌耐药。
· 非甾体消炎药:症状缓解后可停。
特殊人群注意
孕妇:孕早期慎用布洛芬;孕中晚期可用对乙酰氨基酚。
胃不好:优选对乙酰氨基酚;用布洛芬需饭后服用。
高血压:非甾体消炎药可能导致血压升高,用前需咨询医生。
重要提醒:
身体发炎是免疫系统工作的信号,轻微炎症(如小伤口红肿)可自愈,不要一有炎症就急着吃药压制!严重时先就医,明确病因(细菌?病毒?)后,再针对性用药。药用对是帮手,用错可能变“杀手”!
- 标签:
- 高血压
下一篇: 热!热!热!迅速查收解暑小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