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科普 | 硝酸酯类药物“不好用”了?
硝酸酯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最古老,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尽管临床应用广泛,仍然存在由于使用欠规范及耐药带来的诸多问题。
有的患者使用一段时间的硝酸酯类药物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带您了解硝酸酯类药物的特点。
作用机制
硝酸酯类药物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NO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促使环磷酸鸟苷(cGMP)生成增加,导致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发挥血管舒张作用。此外,硝酸酯类药物还能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激活,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临床应用
硝酸酯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主要用于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和围手术期高血压等。
硝酸酯类药物种类
常见种类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以及5-单硝酸异山梨酯等。
耐药性
尽管硝酸酯类药物疗效显著,但连续应用后可能出现耐药现象,导致疗效降低。耐药性分为假性耐药、真性耐药和交叉耐药。假性耐药与血管外因素相关,真性耐药与血管本身功能因素相关,而交叉耐药涉及不同制剂或给药途径的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耐药现象呈剂量和时间依赖,以及短时间内易于恢复等特点。硝酸酯类药物连续应用24小时后可发生耐药,一旦发生耐药,不仅疗效减弱或缺失,还可能造成内皮功能损害,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长期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应注意给予足够的无药间期,保证提供每天8-12小时的无硝酸酯或低硝酸酯浓度,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在无硝酸酯覆盖的时段可加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预防心绞痛和血管反跳反应。
注意事项
建议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注意严重的低血压事件。
其中硝酸甘油可能引起头晕、头痛、面部潮红、皮疹、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故使用时需取坐位休息,避免从事需要保持警觉性或协调性的工作。
硝酸酯类药物每日用药时间间隔为10-12小时,以避免引起硝酸酯耐药;切忌突然停药,因突然中断可能引发胸痛等不适症状;服药期间应限酒,平时饮酒以及含酒精饮料时发生脸红或者皮肤发红等情况可能存在硝酸甘油耐药,需要提前告知医师。
- 标签:
- 高血压
上一篇: 警惕!诺如病毒易感期
下一篇: 药学科普 | 输液真的比口服药物好吗?